close

哈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書籍,大多數的研究重點都放在西線戰事的情勢,甚少著墨於東線戰事的發展,其中影響歐洲最深遠的便是奧匈帝國的滅亡。奧匈帝國,更精確的說法是哈布斯堡王朝,這個由多民族所組成的帝國曾在十七世紀抵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攻勢;在拿破崙戰爭為反法同盟的中流砥柱,直到1866年普奧戰爭前夕都給予外界強國不敗的印象。但在和實力較差的普魯士交戰並落敗後,就被國際識出只是虛有其表,並在之後一連串的內外失和導致迅速垮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遠因在於法國革命後對於民族主義日益高漲的趨勢視而不見並在與匈牙利組成二元君主國時給予過大的權力(匈牙利人只占哈布斯堡君主國人口七分之一),比如說匈牙利議會可以否決維也納議會的提案,反而可以對維也納議會予取予求。這讓匈牙利有了大力並強硬推動「馬札兒化」運動的機會,並且削弱奧匈帝國軍隊的實力(對他們來說以匈牙利的利益為主,可以有獨立的機會),這也是1914年戰爭爆發時兵源與後勤嚴重不足的原因。

其二是龐大且僵硬死板的官僚系統光是匈牙利的行政官員人數就比整個奧匈帝國陸軍還多!加上軍方高級將領缺乏實戰經驗,沒有能正確判斷現實情勢的能力,被諷刺為「辦公室是參謀最偏愛的地形」。當前線士兵因資源不足,指揮官的愚蠢用兵、資源不足、以冷兵器時代的戰法打熱兵器時代的仗(更別提因多民族所造成的語言溝通問題)而蒙受巨大犧牲時,那些高級將領正在離前線一百多公里遠的高級飯店享受他們口中的「一般待遇」。

最大的原因仍在政府本身上自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下自軍隊都抱持著極為矛盾的自信焦慮不安於自己大國地位的沒落不肯面對事實仍然裝出大國的身段又明知軟硬體皆輸敵人一截,卻又不斷地猶豫觀望,錯過能夠以外交談判解決問題的時機,最後瘋狂跳進一場沒有勝算的大戰。

在讀這本書時,我真的沒辦法停止不說「哈布斯堡沒救啦!」這句話,因為真的犯下許多愚蠢可笑的錯誤,但可悲的是這真實發生過……

東線戰事的影響,遠比一般人認知的還要深遠。奧匈帝國的解體,不僅代表東歐與巴爾幹地區陷入混亂,也埋下二戰爆發的因子。奧匈帝國真的有過許多機會可以從戰爭邊緣脫身,甚至是免於解體滅亡的命運,但一連串的錯誤,最終還是走向滅亡。

最後以一句話總結:「我們有許多方式選擇死亡,但是我們選擇了最恐怖的死法。」

 

arrow
arrow

    Amad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